2022/12/14 7:10:55
也许我们还没到评价婚姻的年纪,看看父母,便知婚姻的模样。
于孩子而言,最早见识的婚姻便是父母相处的样子。我的父亲是入赘的,因爷爷的身份问题,他的人生前20年里受够了周遭的冷眼、打击与漠视,所以面对奶奶的眼泪、爷爷的反对和叔叔们的愤怒,他抓住成家这个“机会”逃离了原生家庭。母亲长相漂亮、根正苗红,但看起来勤劳贤惠的她却不想过和大多数同龄女孩一样的婚姻生活,无奈弟妹年幼,家中缺少劳动力,不得不招女婿上门。
幸运之神同时眷顾了父亲母亲,1971年冬天,他们结婚了。县里一个军事工地正在火热建设中,来自各个乡镇的年轻人热情地挥洒着他们的青春。建设队伍中一名女医生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婚讯后,看了他们许久,说了一句:“你们俩,真相配!”
相配,是那个年代对婚姻的最高称赞,相配的夫妻,大概就是父母婚姻最初的样子。柴米油盐的烟火味和风雨同舟的执着,让这个家里有了我,有了弟弟和妹妹。
我记忆里,曾经看到过母亲的眼泪,父母年过半百、弟妹还需照顾、儿女尚且年幼,她想顾自己的小家,也想顾父母的家,但她没有能力;我也曾听母亲在耳边埋怨,她叫我宁可远嫁,也不要招婿在家两头受委屈。
我记忆里,还听到过父亲的叹息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读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,他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他把番薯运到上海去零卖,与人合伙承包村集体的茶叶厂,还凭茶厂分红盖起二层楼房,没日没夜的操劳让他累得直叹气。
上大学之前,我们一家五口在地里边干活边听收音机时,父母常感叹:我们这几个孩子长大后要是能过上不种地的日子,该多么轻松快活啊!他们拄着锄头,站在田里望向远方,他们已经熬过拼命挣钱养家的时光,苦与甜让他们的婚姻坚不可摧,母亲脸上是满足,父亲脸上是向往。
时光流转,我如父亲之愿,有了一份与知识为伍的工作,25岁刚过,也轮到我去探寻婚姻的模样。父亲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:一个男人的职业会影响他在婚姻中的状态,食得咸鱼抵得渴,你选择了他就得适应他。年轻气盛的我头脑一热:“我明白,没问题的!”
没问题就怪了,丈夫经常出差,我一个人出门、一个人进门,一个人做饭、一个人吃,生病没人问、联系靠电话。而他油瓶倒了不会扶、灯泡坏了不去换、衣服袜子随便扔、电脑一玩就半宿……看到他在屏幕前忽明忽暗的臉,我忽然觉得这婚姻的样子好可怕!
忍不住与母亲抱怨,没想到她却站在女婿一边。“年代不一样,婚姻却一样。想让婚姻过出好模样,学学我和你爸,忍一忍再看看,你们是不是虽然较劲,却在朝一个方向使劲?”我回头想想,是啊,他出差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,那我为何不让他回来好好休息;他在我身边玩电脑,我至少知道他没有半夜出门厮混;他虽然疏于生活情趣,但对我父母尊重且照顾,在我病时、生育时忙前忙后无微不至……我渐渐对他不时的懒惰和偶尔的醉酒释怀了,因为他于此之外,再无半点恶劣的习气。母亲一语,我渐渐开始看到我们婚姻的样子。
今年73岁的父亲依旧神色严肃,却始终乐呵呵地面对母亲对他的表扬与批评、孩子们对他的依赖与嬉笑。父亲所喜所爱、所闻所思,母亲立刻便能猜到。
父亲问:“真怪气,你怎么知道啊?”
母亲回:“哎,你不就是这样子的嘛!”
年至半百,我们将从前父母教我们的勤劳淳朴、讷言敏行与善学善思教给了女儿,我们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影响着女儿,我们对未来一切美好的期盼与向往倾注于女儿……就像当初父母希望走上知识路一样,我们希望女儿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充满明媚的阳光。父母从不重男轻女,对我们姐弟的教育一视同仁,虽然当时被村里人笑话“种稗草不种稻子”,但现在却收获所有乡邻的羡慕:“他们老两口有眼光。”父母忍不住笑了。
从那两张面庞上,我又看到了婚姻的幸福样子。